10秒幫助您判斷有沒有需要繼續滑下去..
① LLM API:打開AI超能力的金鑰匙,一把服務賦能的啟動器!
LLM API 就是獲取強大 AI 能力魔法「金鑰匙」
◦
② 不是 ChatGPT 厲害!搞懂LLM API,你也能拿到改變世界的「AI建材」
ChatGPT 讓人驚艷?LLM API 才是底層的能量
◦
③ 解密LLM API:每天用的工具藏了什麼魔法?台灣隊的現在與未來
LLM API 如何賦能各種應用領域,台灣的生態系與發展潛力
或您不想看文字,想5分鐘邊做事邊聽重點摘要嗎?
以下有兩人 Podcast 聊重點, 可打開音量從頭聽 😀
您知道我們現在每天上班用的工具都可能默默串了 LLM 嗎?
或許 LLM 這個名詞聽起來有點陌生,但其實我們現在每天依賴的線上工具和平台中,背後都已經悄悄地整合了 LLM(也就是大型語言模型) 的 API 了。
透過這些 API,這些工具瞬間就擁有了理解、生成、分析文字甚至多媒體內容的超能力。
這種整合大幅降低了使用 AI 的門檻,讓開發者和企業甚至我們平民老百姓都無需從零開始訓練龐大的模型,直接透過 API 就能把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 (NLP)、電腦視覺、推薦引擎,甚至是現在最大力的生成式 AI 功能,輕鬆整合到我們的系統或服務中。
如以下我們現在平日日常使用的工具:
工具 | 可能 LLM 來源 | 參考資料來源 |
Microsoft 365 Copilot | OpenAI GPT-4/GPT-4o + 微軟自家小型專用模型 | 由 Copilot System 將 GPT-4 與 Microsoft Graph 資料編排整合 (The Official Microsoft Blog) |
Google Workspace Gemini | Google Gemini Ultra | 完全走自研路線,無外部供應商 (The Verge) |
Notion AI | OpenAI GPT-4 系列 | 官方與 OpenAI 聯合公告,模型由 OpenAI 代管 (OpenAI) |
Slack AI | Salesforce Einstein GPT (以 OpenAI 為核心) | Salesforce-OpenAI 聯盟,Slack AI 的生成式功能使用同一底層 (Axios) |
LINE × GPT Bot | OpenAI GPT-4/Whisper (開發者自帶 Key) | LINE Messaging API 直接串 OpenAI (Make) |
Canva Magic Write / Magic Media | OpenAI GPT 系列 | 官方頁面明示「powered by OpenAI」 (Canva) |
GitHub Copilot | OpenAI GPT-4-Turbo/Codex | GitHub 與 OpenAI 深度合作,推送專用 Codex 模型 (GitHub) |
Figma AI / FigJam AI | OpenAI GPT-4 + Amazon Titan | FAQ 指出資料送至 OpenAI;並允許切換其他第三方模型 (help.figma.com, The Verge) |
Shopify Magic & Sidekick | OpenAI GPT-3.5/4 | Shopify 工程團隊公開說明背後採用 GPT-3 系列生成內容 (Blue Acorn iCi) |
Zapier AI (AI by Zapier / MCP) | 可選 OpenAI GPT-4、Anthropic 及其他 LLM | 官方整合頁列出 OpenAI 為主要預設模型,可替換 (Zapier) |
除了上述全球知名軟體,我們台灣、國內也有不少軟體公司前仆後繼:
團隊/產品 | 亮點功能與應用 |
awoo 阿物科技(在 OpenAI 問世前就已經開始自研) | 自動為電商商品加語意標籤、SEO 文案與推薦字串,台日 300+ 品牌採用 (經濟日報) |
Appier | 全產品線導入 LLM,強化廣告預測、客戶對話與數據洞察 (Appier) |
iKala | MarTech「KOL Radar AI」與雲端轉型案皆可切換不同 LLM,服務 50 K+ 品牌 (iKala –) |
CloudMile | 「GenAI Jumpstart Workshop」協助企業把 Gemini LLM 佈署到 Vertex AI、雲端搜尋與客服機器人 (CloudMile) |
Gogolook – Whoscall/Roo AI | 「一鍵查」把號碼、連結、截圖送進 LLM 檢測詐騙;Roo AI 生成在地金融 FAQ (iThome, iThome) |
至於以下則是目前全球常見,透過串接 LLM API 達成「AI 賦能」效果的工具或應用領域:
應用領域 | 串接 LLM API 的工具/方式 (範例) | 賦能方式 (帶來了什麼價值?) |
客戶支援 | 智慧聊天機器人、整合 LLM 的客服平台 (如 Zendesk, Intercom Fin) | 自動化回應常見問題,處理更複雜的查詢。保持對話上下文。支援多種語言。自動分類工單、摘要對話內容。分析客戶情感。 |
內容創作與行銷 | 文案生成工具 (如 Jasper, Copy.ai)、整合生成式 AI 的內容編輯器、行銷自動化平台 | 快速生成廣告文案、產品描述、部落格文章、社群貼文、電子郵件等。能根據輸入草稿或關鍵字擴寫、改寫。分析市場數據、消費者回饋、生成摘要報告。實現個性化行銷內容生成。如 CarMax 用 GPT 摘要大量顧客評價;可口可樂用 GPT/DALL-E 創造行銷互動平台。 |
軟體開發 | AI 編程助手 (如 GitHub Copilot)、整合 LLM 的開發環境 (IDE) | 根據註解或提示自動生成程式碼片段。提供程式碼建議和自動補全。協助程式碼除錯與提供修改建議。自動化生成技術文件。協助程式碼在不同語言間翻譯。 |
數據分析與商業智慧 | 結合 LLM 的數據分析或 BI 平台 | 允許使用者用自然語言對數據提問,獲取答案或摘要。自動化長篇報告摘要。分析社群媒體、客戶回饋等非結構化數據。 |
教育與學習 | AI 驅動的學習平台 (如 Duolingo Max, Khanmigo)、智慧家教應用 | 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輔導與對話式互動。根據學生反應調整內容。協助生成練習題、評量輔助 (如提供答案解釋)。 |
生產力與知識管理 | 整合 AI 功能的筆記軟體/文件工具 (如 Notion AI)、自動化平台 (如 Zapier, 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 自動生成內容、摘要、改寫。基於文檔內容進行問答或萃取資訊。允許用自然語言指令建立自動化工作流程。 |
金融科技 (FinTech) | 整合 LLM 的風險評估、詐欺偵測、財務顧問系統 | 偵測交易中的可疑模式。提供個人化財務建議。協助信用風險評估與核保。處理和分析複雜的法規情報。 |
跨領域應用 | 各行業數位轉型專案、雲端平台提供的 AI 服務 (如 Google Cloud Vertex AI, Azure AI, AWS) | 將各種 AI 功能 (如電腦視覺, 語音處理, NLP, 推薦系統) 整合成智慧應用。提供 AI 網關來管理和代理 LLM 服務。 |
LLM API 的核心價值就是把最複雜、最燒錢的模型訓練過程封裝起來,變成一個簡單好用的傳輸機制 (API),讓各行各業的開發者和企業可以快速地把這些超能力整合到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裡,實現各種過去難以想像的應用。
當然,台灣的產業生態也很活絡,許多企業和新創也正積極佈局。雖然公開串接 LLM API 的在地工具具體案例可能不像國際巨頭那樣被大肆宣傳,但很多內部系統的優化、或是特定產業的垂直應用,都已經默默地在利用 LLM 的能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但到底什麼是 LLM「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脈絡為何?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透過海量文字訓練,學會了語言模式 的「超強 AI 大腦」。它能理解你的話、自己生成內容,甚至還能「推理」。
而我們一直在講的 LLM API,就是拿到這個大腦能力的「金鑰匙」,讓你不用自己建一個燒錢又耗資源的大腦,也能直接用它的魔法,讓你的工具和服務瞬間開始真・飛天鑽地!
而LLM的發展可以拆成三個階段來看:
時期/狀態 | 核心概念 & 大事件 (超濃縮) | 關鍵技術與里程碑 | 挑戰/考量 |
基礎 | 以前的 AI 客服或機器人,就像是寫好劇本的演員 [從先前對話]。只能照設定走,沒彈性。但累積了對話經驗與數據。 | 早期 NLP (自然語言處理)、Chatbot 規則設定 | 缺乏自然對話能力、難以理解複雜語意、擴充性差。 |
崛起 | AI 學會了像人一樣「讀書」 [從先前對話],吞下海量文字後,自己練出一個超大的「語言大腦」 [從先前對話]。這個大腦能生成、理解、甚至推理。AI API 是打開這大腦的鑰匙 [從先前對話],讓各種工具瞬間變聰明。 | 深度學習、Transformer 架構 [從先前對話]、GPT-3/ChatGPT/Gemini/Claude/Llama/DeepSeek 等大型模型出現。LLM API 廣泛應用。 | 【風險浮現】 資料隱私、演算法偏見、倫理問題開始是重點關注。資安風險。系統效能與整合。 |
展望 | 這個 AI 大腦會越來越強,不只看字,還會看圖、聽聲音 (多模態) [從先前對話]。會有更小巧專業的模型 (SLM)。甚至能像真人助理一樣自己完成複雜任務 (Agentic AI)。AI 不只是工具,而是改造組織、流程和人才的系統工程。 | 多模態 AI、小型語言模型 (SLM)、Agentic AI (自主代理)。AI 與低程式碼/自動化整合。 | 【挑戰加劇】 治理與法規 各國搶立法,責任歸屬、透明度、可解釋性是難題。數據品質 是 AI 落地的關鍵。人才轉型 需要持續學習和跨領域能力。如何建立可信賴的 AI (Trustworthy AI)。資安 持續重要。 |
只是在享受 AI 加速的同時,表格裡「挑戰/考量」那一欄超重要!資安、資料隱私、演算法的偏見、合不合規、以及怎麼讓人和 AI 更好地協作、人才怎麼升級、怎麼確保數據品質... 這些都是我們要打開腦洞的同時要面對的大魔王!
其實任何人如您我都可以取得 OpenAI LLM API Key 全流程流程(2025 最新版)
前面說了這麼一些 LLM 的介紹、應用、價值與可能,但您知道您我其實都可以取得 LLM API 的 Key, 進而與自己工具串接,藉此為自家產品AI賦能嗎?
適用對象:個人/公司開發者、創業團隊
前置需求:有效信用卡或預付卡(支援國際線上扣款)、可收驗證碼的電話號碼(台灣門號可)
且如上所說,各家都有自己的 LLM API key 可以取得,我們今天主要就從 OpenAI 先開始介紹如下:
操作說明 | 小提醒/尛建議 |
前往 前往 OpenAI developer platform, 註冊或登入 OpenAI 帳號,以 Google / Microsoft / Apple ID 或 Email 註冊。 | 建議使用專案或公司共用 Email,方便後續多人管理。 |
通過電話驗證,系統會要求輸入手機號碼並接收一次性驗證碼。 | 台灣 +886 號碼可直接收碼;避免使用一次性簡訊服務,以免未來找回帳號困難。 |
開啟付款功能• 進入 Billing → Overview → Set up paid account• 綁定信用卡或金融卡(VISA / Master / JCB 皆可)。 | 2025 起,新帳號僅在完成付款設定後才能產生 API Key;信用卡資料可隨時於 Billing → Payment methods 更新。 |
建立專案 (Organization) 結構(可選)• 若團隊開發,於 Settings → Organizations 建立多個 Projects,分流計費與金鑰。 | 每個 Project 可各自設 API Key,並設定 Usage limit(額度預算),避免過度刷量(但個人用則不用煩惱這個)。 |
產生 API Key• 進入 API keys → + Create new secret key• 為金鑰命名,例如 prod-server-2025Q2。• 勾選 Restrict to project 或 No restriction。 | 複製後「只能顯示一次」!請立即貼到 環境變數 (.env) 或 Secrets Manager。 |
設定用量上限• Billing → Usage limits 中設定 Hard limit 與 Soft limit(軟警戒)。 | 建議先將 Soft limit 設為 US$20,Hard limit 設為 US$100;超過 Soft limit 時系統會發信提醒。 |
安全存放與自動輪替• 後端請以 環境變數 / 秘密管理服務(AWS Secrets Manager、GCP Secret Manager 等)保存金鑰。• 每 90 天自動棄用舊金鑰並生成新金鑰(CI/CD 流程)。 | 永遠不要把金鑰硬寫在前端程式或公開 Repo。 |
測試呼叫• 安裝 SDK:pip install openai(Python)• 測試程式:python import os, openai openai.api_key = os.environ[“OPENAI_API_KEY”] resp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model=”gpt-4o-mini”, messages=[{“role”:”user”,”content”:”Hello”}]) print(resp.choices[0].message.content)<br> | 若回傳 200 且有內容,即成功。注意使用 gpt-4o-mini、gpt-4-turbo 等正確模型 ID。 |
監控與報表• Billing → Usage 隨時檢視每日 token 消耗與費用。• 設定 Email alert 或接 Webhook 將用量推送到 Slack / LINE Notify。 | 對多專案、多環境可導出 CSV 自建儀表板(Looker Studio / Redash)。 |
等等,我已經有訂閱 ChatGPT plus 了,還需要去 OpenAI 刷信用卡嗎?
是,雖說有點遺憾,但確實是需要的。請容我先從今天介紹 LLM 的角度來解釋:
ChatGPT 本質上就是透過 OpenAI LLM API 串接 OpenAI 的大型語言模型應用,讓用戶能直接在 ChatGPT 聊天介面中與 AI 互動。
至於 ChatGPT 是 OpenAI 官方推出的產品,它的背後運作流程,其實就是將用戶輸入的文字經由 OpenAI LLM API 發送到 GPT-4 等所選模型,並將模型回傳的結果即時顯示給用戶。
換句話說,ChatGPT 就是一個已經幫你處理好 API 串接、介面設計、對話紀錄管理的現成 LLM 應用,而開發者也可以用同樣的 OpenAI LLM API,打造屬於自己的 AI 聊天、客服、文案生成等應用。
(所以嚴格來說我們不能說 ChatGPT 好厲害,而是 OpenAI 的 LLM 好棒棒!)
或者再換句話說,可以把 ChatGPT 想像成一個 OpenAI 的「示範應用」或「樣品屋」,她完善地展示了 OpenAI 的 LLM 技術能做到什麼程度。而 OpenAI API 就像是把建造這個「樣品屋」所使用的核心「建材」和「工具」(也就是 LLM 的能力)開放出來,讓所有開發者都能夠利用這些「建材」和「工具」去打造各式各樣、具有不同功能的「房子」或應用服務!
其實任何人如您我都可以取得 Google Gemini LLM API Key 全流程流程(2025 最新版)
承上,不只是 OpenAI, 另一邊 Google 的 Gemini 當然也是一樣的概念,而且待會會會稍微提到費用的計算與比較,應該會發現 Gemini 似乎比 OpenAI 更加實惠、友善一些。
但我們還是先從申請流程開始吧:
操作說明 | 小提醒/尛建議 |
登入 Google 帳號前往 前往 Google AI Studio | 建議用專案/公司共用帳號,方便多人權限管理。 |
建立或選擇雲端專案彈窗會詢問:• 建立 AI Studio Project(預設)• 或選現有 GCP 專案 | 若日後要控管配額、帳單,建議用獨立 GCP 專案。 |
按 「Get API key」 | 若按鈕灰色,先切到 Gemini API 分頁。 |
閱讀並勾選條款 → Continue | 條款涵蓋 Google APIs + Gemini 追加條款。 |
複製 API Key(僅顯示一次) | 立即貼到 .env 或雲端 Secret Manager;避免留在記事本。 |
設環境變數export GEMINI_API_KEY=”your_key” | Windows 可在「系統 → 環境變數」新增(官方教學) |
安裝 SDK 並測試: bash pip install -U google-genai python import os, google.ai.generativelanguage as genai client = genai.GenerativeModel(“gemini-1.5-pro”, api_key=os.getenv(“GEMINI_API_KEY”)) resp = client.generate_content(“Hello”).text print(resp) | SDK 名稱:google-genai(2025 新版) |
IAM 權限(多人專案)在 Google Cloud Console → IAM 授• roles/apikeys.admin 給負責人 | 最低權限需求由官方說明 |
用量與帳單• AI Studio 帳號預設有 每月免費配額(文字 60 RPM、影像 10 RPM,依官方公告滾動調整)• 要超量或商用→於 GCP 啟用 計費帳號、在 Quotas 設限 | 建議先設定配額警戒,避免突增費用。 |
金鑰輪替• AI Studio → API Keys 可隨時 Regenerate• 每 90 天自動廢止舊鑰,CI/CD 更新 | 同時撤銷舊鑰在 Secrets Manager 的存放。 |
關係圖(一句話)
Gemini API Key = Google AI Studio → 呼叫 Gemini Ultra/Pro 系列 LLM 的通行證;就像 OpenAI API Key 之於 GPT-4o,一樣可被任何語言或平台整合。
那 OpenAI 或是 Google Gemini LLM API 怎麼收費、差異比較以及是否可以簡單給我一個計價的概念?
當然,我們人在江湖飄、為了不(應該)挨刀,只要談到錢,邊是有一些重要前提與免責聲明(+粗):
- 價格時效性: 以下價格資訊是根據目前的公開資訊整理,但AI 模型價格變動頻繁,實際費用請務必參考 OpenAI 和 Google AI 官方網站的最新定價頁面。
- 模型對比的近似性: 不同公司的模型架構、訓練數據、以及「等級」劃分方式都有差異,因此「相同或差不多等級」的比較會是相對的,主要依據其市場定位和大致能力進行對照。
- Token 與中文字數換算的高度不確定性:
- Token 不是字不是字不是字: Token 是模型處理文字的基本單位,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個標點符號。
- 語言差異: 對於英文,大致上 1 個 token 約等於 4 個英文字母,或約 0.75 個英文單字。但對於中文,情況更為複雜。
- 中文 Token 化:
- OpenAI: 根據 gptforwork.com (Source 3.1) 的資訊,中文「1 個詞約等於 2.5 個 token」。考慮到中文詞語通常由 1 至多個字組成,這個估算比較粗略。另有說法是 1 個中文字可能需要 1 到 3 個 token,具體取決於該字是否常用以及模型的 tokenizer 設計。
- Google Gemini: 官方文件提到「一個 token 約等於 4 個字元 (characters)」(Source 4.2),這通常指英文字元。對於中文,並沒有一個非常精確的官方通用換算比例。有些早期討論或基於 BERT 的中文模型可能一個中文字就是一個 token (Source 5.1),但現代大型語言模型更傾向於使用類似 Byte Pair Encoding (BPE) 的方法,使得中文字的 token 數浮動。
- 本換算的假設: 為了提供一個粗略的、易於理解的參考,我們這裡將暫時假設一個相對保守的平均值:「1 個中文字約等於 2 個 token」。這是一個非常概略的估計,實際情況會因句子結構、用詞、模型版本而有顯著差異。強烈建議您使用官方提供的 tokenizer 工具來計算實際的 token 數。
- 輸入 vs. 輸出: 大部分模型對輸入 (Prompt) 和輸出 (Completion/Generation) 的 token 有不同的計費標準。
- 資料透過網路大量數據運算處理,最終還是以官方發佈為主。
- 畢竟大家都是人類,若有一些疏失也請多多包涵 🥹
OpenAI 與 Google Gemini 模型費用比較 (美金計價):
公司 | 模型等級 (大致對照) | 模型名稱 (範例) | 輸入費用 (每百萬 Tokens) | 輸出費用 (每百萬 Tokens) | 輸入費用 (每萬中文字約略估算*) | 輸出費用 (每萬中文字約略估算*) |
OpenAI | 高階/旗艦 | GPT-4o | $2.50 – $5.00 | $10.00 – $20.00 | $0.05 – $0.10 | $0.20 – $0.40 |
GPT-4.1 | $2.00 | $8.00 | $0.04 | $0.16 | ||
o3 (高階) | $5.00 (with own API key) | $5.00 (with own API key) | $0.10 | $0.10 | ||
中高階/平衡型 | GPT-4 Turbo | $10.00 | $30.00 | $0.20 | $0.60 | |
經濟/高效型 | GPT-3.5 Turbo (16K context) | $0.50 | $1.50 | $0.01 | $0.03 | |
o4-mini | $5.00 (with own API key) | $5.00 (with own API key) | $0.10 | $0.10 | ||
高階/旗艦 | Gemini 2.5 Pro | $1.25 (≤200k context) $2.50 (>200k context) | $10.00 (≤200k context) $15.00 (>200k context) | $0.025 (≤200k) $0.05 (>200k) | $0.20 (≤200k) $0.30 (>200k) | |
經濟/高效型 | Gemini 2.0 Flash | $0.075 (≤128k context) $0.15 (>128k context) | $0.30 (≤128k context) $0.60 (>128k context) | $0.0015 (≤128k) $0.003 (>128k) | $0.006 (≤128k) $0.012 (>128k) | |
Gemini 1.0 Pro (舊款參考) | 過去免費試用,Vertex AI 上有定價 | 過去免費試用,Vertex AI 上有定價 | – | – |
* 每萬中文字約略估算費用 = (每百萬 Tokens 費用 / 1,000,000 Tokens) * (10,000 中文字 * 2 Tokens/中文字) 這是一個非常粗略的估算,僅供參考。實際 Token 數會因內容和 tokenizer 而異。
解讀與分析:
- 模型迭代快速,價格變動大: 從搜尋結果中可以看到,OpenAI 和 Google 都在 2025 年持續推出新型號 (如 GPT-4.1, o3, o4-mini, Gemini 2.0/2.5 系列),並且價格策略也在調整。例如,一些早期模型如 GPT-4.5 API 甚至已被棄用 (Source 7.1)。
- 價格與能力掛鉤: 通常能力越強、上下文窗口越大的模型,其單位 token 的價格也越高 (例如 GPT-4.1 相對於 GPT-3.5 Turbo;Gemini 1.5 Pro 相對於 Gemini 1.5 Flash)。
- 輸入與輸出成本差異: 輸出 token 的費用通常高於輸入 token。
- 上下文長度影響計費 (Gemini): Google Gemini 的部分模型 (如 1.5 Pro 和 1.5 Flash) 對於超過特定上下文長度 (如 128k 或 200k tokens) 的提示,會有更高的單位 token 收費。
- 中文字的 Token 成本: 由於中文字的 token 化效率通常低於英文(即每個字可能需要更多 token),因此在進行成本估算時,若僅以英文字數的感覺來推斷,可能會低估實際費用。使用官方的 Tokenizer 工具來預估實際 Token 消耗量非常重要。
- 「免費層」與「試用額度」: Google AI Studio 和 OpenAI 通常會為新用戶或在特定模型上提供一定的免費使用額度或較低速率限制的免費層,這對於測試和實驗非常有幫助。
- 第三方平台的價格差異: 有些搜尋結果 (如 Source 1.1 gptforwork) 提及的價格可能包含第三方平台服務費或是在特定應用程式 (如 GPT for Sheets) 內的計價,這可能與直接使用官方 API 的基礎價格有所不同。
- 或者可參考對話串如下圖,整串費用約 1.4元台幣(所以其實真的費用不高…)
江湖人士建議:
- 以官方為準: 在做最終的成本評估和選擇時,務必查閱 OpenAI 和 Google AI 官方網站上最新的 API 定價頁面。
- 使用 Tokenizer 工具(如下圖與左方連結): 針對您的實際應用場景和內容,使用官方提供的 Tokenizer 工具來準確計算 Token 數量,以便更精確地估算成本。
2025年台灣有哪些LLM技術新創生態與團隊
開源LLM模型開發先驅
優必達Taiwan LLM 3.0
基於Llama 3架構,整合300億繁體中文語料,首創「文化語義校準層」解決在地化問題10。衍生應用包含Ubi-chan虛擬偶像與AI主播系統,能即時生成台語播報內容並同步嘴型動畫10。
法律科技突破性發展
律果科技LegalMind
訓練50億法律語料token,開發全球首個通過台灣律師考試的LLM。其契約審查系統能標註57種風險條款,並提供最高法院判例修正建議,已獲200家企業採用。
智慧製造與零售解決方案
awoo 阿物科技 AI 導購、導流引擎
結合多模態LLM與消費者行為分析以及將近二十年SEO經驗,打造出官網導購、SEO 自動化系統。數據報告顯示商品分類準確率92%,客單價提升37%、轉換率翻倍[原始資料推論]。
那麼 LLM 接下來還有哪些可能、應用與發展呢?
在2025 年的臺灣,LLM 已從雲端聊天助手走入「產線數位師傅」「醫檢影像判讀」「RegTech 法遵」等垂直場景;同時,TAIDE 等主權模型與蒸餾版 LLM 開始落地 Edge 裝置,配合《AI 基本法》形成在地合規框架。
開發者若能結合自有資料與上述平台,將可在製造、醫療、金融與 MarTech 四大支柱市場,快速推出具在地語境與差異化的 AI 服務。
發展軸線 & 關鍵場景 | 代表團隊 / 計畫 | 主要 LLM 來源 | 為何重要 |
智慧製造「數位師傅」產線工程師用自然語言獲取機台參數、SOP 影片 | Foxconn × NVIDIA AI Factory、TSMC Omniverse 示範線 | OpenAI GPT-4o+自訓小模型 | 以 LLM 串接 OT 資料,預計降低 30 % 停機時間、加速新手培訓 |
醫療 & 長照 LLM即時影像判讀+雙語報告 | ASUS EndoAim(35 院導入) | 自研影像 CNN + LLM (Gemini) | 1 秒內標註瘜肉並生成報告,支援台/英語衛教,填補醫護缺口 |
金融法遵 RegTech Copilot反詐風控、KYC 合規詢答 | Gogolook Roo AI、Authme KYC Bot | OpenAI GPT-4 + 私有法規語料 | 結合法規 API 與詐騙黑名單,秒級風險摘要,符合《AI 基本法》要求 |
教育 & 公部門主權模型課程教材 Q&A、旅遊導覽 | 國科會 TAIDE 7B/45B 開源計畫 | TAIDE-LX 系列 | 離線部署、免費微調;教師、法院、農業單位已試點 |
Edge LLM × 國產 AI 晶片離線推理、工業 IoT | Foxconn Big Innovation Edge Box、Qualcomm AI Hub 上架 TAIDE | 蒸餾 GPT-4 / TAIDE-7B | 將 3–7 B 模型跑在 NPU/ARM SoC,滿足隱私與低延遲需求 |
最後,有關今天這篇介紹 LLM API
我們解鎖了 LLM API 這把「AI 加速金鑰」的秘密。從它如何把 AI 大腦塞進你我日常工具,到如何親手拿到鑰匙、搞懂費用,再到台灣隊的最新動向與未來挑戰,腦洞是不是又炸開一波了?
最後,再次回顧這篇文章如何可以透過 LLM API 轉變爲您事業的火箭引擎吧!
常見問題 FAQ
1. LLM API 是什麼?
打開 AI 能力的金鑰匙,讓服務秒變聰明。
2. 國內外是否有品牌在用這個 LLM API?
全球、台灣大廠/新創都在串接賦能工具。
3. 若是小公司,甚至個人也可以用 LLM API 嗎?
能!步驟不難。只是 LLM API Key 要妥善保管!
4. LLM API 的串接費用貴嗎?
取決於 Token 數量。相較訂閱制更划算,建議隨時留意最新價格。
5. 使用 LLM API 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
資安、偏見與法規是最大挑戰,需要謹慎應對。
6. 未來的 LLM API 會如何發展?
朝多模態、在地化、自主代理與垂直應用方向狂飆發展,台灣隊機會多!
若對今天上述有關 LLM, 或文中提到的 awoo 阿物科技有任何疑問與合作期待時..
也可以直接與咖啡鄉鄉長:蔡先生加賴(畫面左下角 Icon)、或右下角AI小編(Powered by Gemini2.5 pro)模型即可開始展開對話!
串聯全臺、加賴最快:https://line.me/ti/p/8bgrVHyVXQ (建議用行動裝置點擊),或更多蔡先生的資源、相關資料連結請至:https://www.poncard.com/awooTsai
⚠️同時,也請品牌/業主們把握機會⚠️
最後,煩請留意:本部落格中所提任何內容/數據都不代表官方公佈、最新資訊,相關資料也可能因為與時俱進而有些落差。
故請多列利用LINE友連結直接與在下或商家聯繫會比較理想,在此也再次謝謝您的閱讀與理解(敬禮)
說到 LLM, 趁現在還在活動期間趕快請大家參考的是…
搜尋用 Perplexity, 省時省力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資訊的最大可能
在資訊爆炸到不思議、還不斷擴張的今天,到底還能怎麼快速取得可信、即時、深度的資訊?
因緣際會可用實際全面開箱 Perplexity Pro,深入研究各項實用功能且發現了 Perplexity 的「Spaces 與 Pages」功能可以如何顛覆團隊資訊協作模式,不止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有效掌握更多的資訊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再來是今天春節期間有時間針對五款 LLM 分析比較的文章….
五位LLM/AI選手新春賽事戰況激烈,豐富即時資訊、精彩可期!
以下這篇蛇年發表的文章就像一場 AI 馬拉松競賽,為了測試各家 LLM/AI 應用工具優缺,我用同一個「提示詞 prompt」測試了這五款 LLM/AI 應用工具,最後將近四萬字…
結論是 ChatGPT 穩紮穩打,Claude 常有驚喜,Google Gemini 未來可期,Perplexity 和 NotebookLM 則術業有專攻..
2025年五款 LLM/AI 應用工具,在文案生成、寫文章上的賽事紀實與分析全文連結:
然後不管是哪一款 LLM, 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提示詞才能夠精準生成期待的結果。故一定也要先參考……
LLM/AI結果都不盡人意嗎?您可能需要一款 ”提示詞產生器 Prompt Generation“!
全世界都在喊AI, 但若您一直都不覺得 LLM/AI 結果讓人滿意,希望與相信 “不夠簡單!?提示詞產生器 Prompt Generation 將可讓我們幾乎不用學習如何跟AI對話” 應該可以試著快速改善這個問題!
再來是今天這篇文章一直提到,在 OpenAI 問世前就已經正在自行開發的 awoo 技術介紹…
電商商品管理、行銷不易!?您可能缺的是一套 AI 電商營運、分類頁面新增、行銷自動化的工具
若您的事業、商品正透過電商、購物網站在銷售。或您也正為龐大的資料量、層出不窮的數位行銷資訊而感到困擾,那麼 “awoo 阿物科技 AI 電商營運行銷自動化工具與 AI 標籤技術進階應用,為了減輕電商行銷人員與業主負擔而生” 相關內容資訊應該會對您們團隊、品牌有些幫助…